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616
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历程(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7期
     显微镜技术还结合多种技术发展了调查活性成分在不同组织间分布的组织化学定位法。如谭玲玲等[28]用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显色,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北柴胡的柴胡皂苷主要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鄢丹等[29]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法和化学特征谱法测定板蓝根的抗病毒活性,发现断面木皮比低于1∶1的板蓝根质量较优。蔡宗苇等[30]建立了一种利用质谱仪直接分析植物组织切片化学成分的方法,为组织化学定位提供了一种无需样品化学处理的直接分析方法。

    2.4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所含有效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鉴定真伪优劣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色谱、光谱技术等在中药分析的应用中得到推广,使中药理化鉴定的系统方法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

    色谱技术在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后列入1977年版药典,且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并成为中药鉴别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薄层色谱法最早应用于中药的理化鉴定,采用对照品、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进行对照鉴定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7 字符